電磁波有害?再看 游離輻射 與 非游離輻射…
電磁波為何有害?如想理解這個問題就需從 游離輻射 與非游離輻射 的方向去瞭解,我們先來瞭解何謂 “游離”
游離作用
宇宙萬物都是由原子形成,包含你與我。原子由原子核及外圍環繞的電子組成;而原子核對外圍電子具有束縛能,牽引對方不使逸出正常運行的軌道,但當電子自外界獲得的能量大於原子核對該電子的束縛能量,則該電子會脫離原子而射出使原先呈中性的原子,變成一帶正電,一帶負電的離子對。此種作用過程,即稱為「游離」。若自外界獲得的能量不足,僅能造成電子在原位置振動,則稱之為「激發」。而僅促成激發的輻射,或因能量過低,不足以造成任何反應的輻射,統稱之為「非游離輻射」。
游離輻射的標誌(看到大家都會知道有害!)
非游離輻射的標誌
簡單的形容是好像在打撞球一樣,打出去的球力道強則可以改變球桌上的球的位置,如果換成小彈珠來打撞球時可能只是讓桌面的球動一下下..甚至不會改變原來的位置。
換做真實世界,能量微小的無線電波如家用的無線基地台就屬非游離輻射,但在大功率的無線電波如軍用雷達在運作時運作區域就充滿高功率的無線電波,因為它的能量足以探測幾百公里外的空中目標,在無防護的狀態下對人體有害,一定要有防護裝備或退避至安全區域。